马未都 吕永中 曹涤非
堂会:从古今当中,拎出一条“经线”
吕永中先生、马未都先生,特约主持人曹涤非先生
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师者
共同探讨,古今异同
中国创造,审美教育
碰撞出一场特别的“堂会”
论题一
“古人与今人,没有区别与界限”
曹涤非
我们追求生活品质,大家希望从活着变成生活,开始关注身边这些细节。回过头来看古人的生活,对今天到底有什么观照的意义?应该如何反思并且去考虑我们的未来?
马未都
古人的精神追求,也不是说历朝历代都一样,有好的时候、不好的时候,也有被这个社会挤兑得七零八落的时候,也有流行一个社会风尚的时候。
吕永中
说生活方式在变,放在短的上下关系来看,改革开放三十年,也可以说古今。这么短的时间里面,我们缺什么、向往什么,这就会引导我们朝那个方向走。
马未都
单独地说,古人和今人没有区别。古人也有对精神追求特别在意的人,也有拿艺术不当艺术的人,今天也是这样,生活可简可繁,跟钱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吕永中
对我来说,设计家具、器物,或者空间也好,我似乎在这个年纪明白一点点古人的只言片语。我的工作是怎么把它翻译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,或者翻译好以后,我希望看到人跟它的关系。
曹涤非
从本质上没有转变,但表现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比如说吕老师设计的很多家具。但能看出来他的根源在哪里,不可能来自西方的,肯定是来自东方文化当中。
论题二
“中国创造,半毫米的壁垒”
曹涤非
马老师的博客文章中,谈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。今天从消费者的角度我们感受到更多需求,因为消费升级打造了产业升级。两位老师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,可以谈谈这方面的体会。
马未都
制造和创造之间没有必然矛盾,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不再抄。其实中国人是很有创造力的,问题是当创造没有好处的时候,他不想创造,只想抄袭。吕先生的家具一定有人抄,因为抄是最省事的。
中国实行《专利法》是1985年,比西方世界最后一个实施《专利法》的国家晚了一百年。到今天,你拿知识产权打官司,基本上获不得任何好处,所以别人抄我,我也不会告他,既浪费精力,又浪费钱财,最后赢了官司也白赢。
马未都
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创造就被遏制住了。人都是趋利的,人没有好坏,当创造不获得好处,他就不愿意创造,导致我们这么大的国度,这么多有聪明才智的人才都不向创造方面去发展。
曹涤非
吕老师,您碰到有没有抄您作品的?
吕永中
当然有,我见过一个店里全线抄袭我们的产品,我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,他抄的水平怎么样。
五年前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,关于专利的事情,我当然是希望党中央有一个新的决定,但这个事情我管不了。那怎么办呢?我想到半木要做到“半毫米”,把产品推敲到极致,那些比例、表面处理、内在的结构,让一个抄袭者要做到这个效果,也要花同样多的成本和时间。精确去推、不断去用,让它能够成为一个壁垒点。
吕永中
关于制造和创造的事,我个人还是挺乐观的。消费者眼光会起来,我们的消费者给了我们很大的能量,他们能够明白山寨和非山寨之间的区别。这一点使我很有信心,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把自己锤炼到一个高度。也许我有点乌托邦。
曹涤非
我不认为您这是乌托邦,如果是,我们应该支持这样一个乌托邦。我有这样一个感受,为什么有人会买假货。除了便宜之外,假货有两种意义。
一种是他希望别人认为这是真的半木,还有一种是他知道这不是半木,我改成半本,它是一个次的货,不是单纯的假货,这就涉及到一点,就是关于审美。
论题三
“从一个微妙地表达中,发现美”
曹涤非
是不是能有一个自我审美的认知,让人能去识别好的东西,这方面,两位老师还有很多功课要做,需要一个教育大众的过程。
马未都
我本来都想隐退江湖了,什么事都不做,什么人都不见。要不是自己误入歧途做一个博物馆,博物馆二十年,我不能把它完整有效的交给社会,我就不放心。我真的有时候“捉急”,看着我们这个社会到处是难看的,好看的东西少。
吕永中
我在同济大学当老师教设计二十年,发现对考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,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把他们脑子中的东西擦干净,这个纸已经脏掉了。我们的每一栋房子、我们的城市,实际上让我们的眼睛已经脏掉了,但是要把它擦干净是很累的。美的教育,从小时候其实已经形成得差不多了。
马未都
审美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,什么美,什么不美,它没有定义。有的东西你放在这个环境里就美,离开这个环境就不行。你说东西美不美呢?本身东西没有过错,审美是一个主观的思维活动。
吕永中
每个时代不一样,这个时代太烦燥了,我们希望安静一点。半木做的事,和这个时代的某种常态不一样,是走在另外一个理想的状态。虽然不一定能拥有,但你会去向往,我觉得向往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。
马未都
家具是有完整的设计理念的,是它在中国的儒家文化,包括其它宗教影响下,自然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家具理念。今天我们能够拎出来用的,还是这根主线,就是我们俗称的“经线”,这条经线你能够找到,其它的事情就能往下走。
比如说吕先生的家具,他就能准确的知道这条线在哪儿,他未必能够给你准确的表达,因为他不是画图,我刚才看他的沙发上有一道陷进去的线(新宋沙发的微笑线),这条线表明了一种态度,你看的时候不会太注意。当你没有这条线的时候,你才会留意。
半木空间 堂会
在半木空间的第一场堂会上,就很多当下大家特别关注的命题进行了讨论,比如生活方式、中国创造,并从材料与美学角度,谈及一件作品的难得与珍贵之处。
半木空间的理念来自于徽州古建的“天井明堂”,在这里与朋友们相聚办“堂会”,促成更多有意思、有意义的思想分享与交流发生。
马未都
收藏家、古董鉴赏家,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,主讲系列节目《马未都说收藏》,《中国网》专栏作家、专家,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。1996年,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——观复博物馆,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,并致力于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。
曹涤非
北京电视台主持人,清华大学时尚教育顾问,今日美术馆发展理事会执行理事,《时尚芭莎》美食专栏作家,跨界设计师。北京国际设计周年度跨界创意家,《TRAVELER悦游》、《TARGET目标》、《LIFESTYLE品味生活》年度酒店及餐厅评选评委,生活方式研究者和倡导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