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屋檐下
- 项目名称:
- 方太生活家
- 项目地点:
- 北京
- 项目面积:
- 3000平米
- 完工时间:
- 2016年
- 主要材料:
- 再生竹、暖灰石材、瓦、钢板、黑色石材
北京方太生活家是继五年前的上海桃江路方太顶级厨电馆之后,品牌方毫不犹豫地再次邀请吕永中先生亲手来打造。粗看两处的设计语言很是不同,然而,如果静下心来,细细梳理那隐于外形之下的脉络,一条基于品牌成长积淀的线索将慢慢浮现出来。对于二者的区别,吕永中有一个比喻,如果说在上海展厅,是在摩登空间里饮一杯醇厚红酒,那么在北京,就是在自家的雅致书房品一杯清暖的热茶。区别于体现摩登城市节奏的上海方太顶级厨电馆,设计师希望在北京建造一所能更多传达中国传统文化、人文情怀的生活体验馆,使之作为品牌在北京招待大家的客厅。
从选址开始,品牌方多次征询吕永中先生的意见,对于一个商业品牌来说,需要一处“福地”。历经三年多的寻觅,最终定址在北京三里屯附近,四周遍布多层住宅、餐厅及各国大使馆,生活氛围浓厚。沿街草木郁茂、绿意盎然,自然环境条件对于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而言已是不易。
大区位合适之后,需着重考虑的是规避建筑本身的天然缺陷。建筑原来为银行存档资料所用,时日久远,已经十分破旧。整体南北轴线狭长,东临街道,西靠住宅。由于东西两侧相邻的建筑和树木过于贴近边界,立面昏暗的绿色玻璃幕墙透光率过低,使得室内显得十分逼仄阴暗。因此,在建筑改造中,需要着重考虑营造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立面和明亮的室内空间。
进入的过程比进入更重要。
设计师用立面大屋檐、水景与多媒体视频塑造的大厅氛围,以及具有未来感的扶手楼梯,创造了一个超出常规,引人探寻的进入方式。通过私密和公共空间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层叠,延伸出丰富的路径和视野,诱惑来访者深入每个空间。入口处,悬挑近三米的木质大屋檐沿着整个立面伸展近50米,通过对光线的控制,形成强烈的视觉特征。如同盗梦空间中的一个记忆点、一个生动的暗喻,教人不自知地被唤起了关乎家的温暖记忆。
将三层空间分割、再组织、重定义后,北京“方太生活家”在功能上亦呈现出一种多元复合的属性。
一层作为会客大厅,是企业文化及产品展示区。厨电产品的陈列位置均按照实际使用中的情景真实还原,并在流线尽端安排拥有室外花园的角落书吧,可供人驻足休息,并与街区形成互动。
上到二层之后,可见美食烹饪教学区。教学空间以白色为基调,配以银色、黑色为主的厨电用品,给人以明快之感,传递出一种新的烹饪理念,一扫人们心中关于“后厨”油烟满布的固有印象,开敞明朗的空间呈现出开放的姿态,人们在此交流料理心得,分享美食与美好生活之感悟的愉快氛围。
改造原有建筑结构,在狭长带状空间中央设计出楼梯天井空间来打通天地,从顶到地狭长如瀑布的多媒体水景将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。高山流水,春夏秋冬,将自然的风、土、天光引入,阳光一缕,犹如潭水千尺。水池底部的材料别具匠心,采用了室外屋檐使用的瓦片,有呼应而又兼具丰富性。与此同时,通过一系列材料建构,形成具有层次的光线,所有的结构设计均与光线的照射方式相协调,并根据每层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恰当的开放性与私密性。
设计师非常节制地选择了材料的种类,大面积使用了再生竹材料与暖灰石材,奠定了室内偏暖色的氛围基调。通过对材料肌理的多重处理,来丰富空间界面。主体所见的立面竹格栅,并非简单的条形排列,而是调节比例秩序及细部起伏,辅以灯光的烘托,形成层峦叠嶂的丰富变化,并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精确留出用于物品展示的内凹平台。如设计师最初设想的一般,它如同镇守在核心区域的 “木宝塔”,成为空间留给人最深的记忆之点。
听 雨 轩
最后,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处必去体验的地方,便是三楼 VIP私厨汇,逾三十平米的单人独立卫生间,有美名曰“听雨轩”。这是设计师记忆中的“后院”,砖石地面,珠帘隔断,想必在独自使用中,会另生出一番山水云雾的浪漫遐思吧……
北京的方太生活家,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在对立统一中最舒适的关系,用精确的控制力,营造内心的理想生活家园。